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要組織聽證,聽證[意見 的拚音:yì jian]采納情況及理由及時向社會公布;重大行政決策未經評估或者評估不通過的,不予決策……昨日,《廣東省法治政府[建設 的拚音:jiàn shè][指標 的英 文:indexes][體係 的英 文:systems](試行)》(下稱《指標體係》)以省長朱小丹簽署省政府令方式在省府官網發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亚博足彩改造政策〗。《指標體係》有具體要求,又有量化標準,考評對象[主要 的英 文:main]是針對政府本身的行為,[包括 的拚音:bāo kuò]政府的合法行為以及[某些 的英 文:Some]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
亮點1 未經風險評估不予決策
《指標體係》明確,[公眾 的拚音:gōng zhòng]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 的英 文:discussion]決定等[成為 的英 文:Become]重大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亚博足彩月报■。
為了從源頭上防範因為決策失誤或者政策失當引發的不穩定因素,從2008年[開始 的英 文:appeared],廣東先後在[廣州 的英 文:Guangzhou]、[深圳 的英 文:Shenzhen]等6個[城市 的英 文:cities]試點實施重大事項社會風險評估製[度 的拚音: dù],該製度要求凡是絕[大多數 的拚音:dà duō shù]群眾反對、[影響 的英 文:effect]社會穩定的事項都將被暫停或者是叫停。
《指標體係》要求行政機關製定、公布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聽證目錄,並按規定組織聽證;聽證參加人具有廣泛[代表性 的英 文:representative],產生方式和名單向社會公開;聽證程序規範合法;聽證意見采納情況及理由向社會公布。
建立健[全部 的英 文:all]門論證、專家谘詢、公眾參與、專業機構測評相結合的決策風險評估機製,[科學 的拚音:kē xué]評估決策風險,並製定相應的處置預案,未經評估或者評估不通過的,不予決策。
亮點2 未經合法性審查不作出決策
《指標體係》明確,要堅持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製度。重大行政決策作出前,由政府或者部門法製機構進行合法性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未通過的,不作出決策。重大行政決策經政府常務[會議 的英 文:meeting]或者部門領導班子會議集體討論決定。
要適時開展重大行政決策後評估,並廣泛收集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公眾對決策實施的意見和[建議 的英 文:pointers];根據評估結果,決定相關決策是否需要作出調整或者停止執行。
亮點3 違反程序作決策處分領導
《指標體係》要求落實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製度。按照“誰決策、誰[負責 的拚音:fù zé]”的原則,建立行政決策監督製度,明確監督主體、監督程序和監督方式。對超越法定權限、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決策的,依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對負有領導責任的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在落實行政決策責任追究製度方麵,《指標體係》還提出量化指標,要求涉及民生重大決策的聽證率、民調率均達100%;沒有[發生 的拚音:fasheng]因違法決策引發重大群體性事件或者集體上訪事件的情形。
另外,要求沒有發生因違法或者不當決策被上級機關責令糾正或者撤銷的情形;沒有發生因依據違法決策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被人民法院判決撤銷、變更或者確認違法的情形。
亮點4 征求意見時間不少於30日
《指標體係》要求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通過政府網站或者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不少於30日。政府規章經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後,通過政府公報、政府網站和普遍發行的報刊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布,實施日期與公布日期的時間間隔原則上不少於30日。
要指定專門機構和人員負責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的拚音:gōng zuò],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考核、社會評議、年度報告、責任追究等配套製度,明確政府信息公開的範圍、方式和程序;建立並落實行政機關公示公告、新聞發言人製度;完善政府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製。
按照《[中華 的英 文:Chinese nation]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於每年3月31日前公布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亮點5 杜絕下達罰沒、收費指標
《指標體係》要求行政機關嚴格執行“罰繳分離”、“收支兩條線”和罰沒物品依法處理製度,杜絕執法經費及執法人員福利待遇與罰沒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掛鉤、下達或者變相下達罰沒、收費指標等現象。行政執法主體及其執法人員依法當場收繳罰款的,向當事人開具省財政部門統一監製的罰款收據。行政機關要為公民、法人和[其他 的英 文:other]組織通過來信、來訪、來電等[形式 的英 文:form]反映信訪訴求提供便利條件,不攔截正常上訪群眾,依法保障公民的建議權和申訴權。
對屬於本機關法定職權範圍內的信訪事項依法受理,及時妥善處理,不推諉、敷衍、拖延;對不屬於本機關職權範圍的信訪事項,及時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處理;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或者行政複議等途徑[解決 的拚音:jiě jué]的信訪事項,告知信訪人依照法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並要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通訊地址及電子郵箱,暢通舉報投訴渠道,自覺[接受 的英 文:accepted]社會公眾的監督。對人民群眾檢舉、新聞媒體反映的[問題 的拚音:wèn tí],認真調查核實,依法進行處理。
(不攔截正常上訪群眾 暢通舉報渠道)
(編輯:SN021) 。